块状电池电池包直冷非内流热管理结构

作者: 高青,刘玉彬,李非凡,苑盟,朱继琛,邓璠 CNPIM 2019年03月12日

发明人:高青,刘玉彬,李非凡,苑盟,朱继琛,邓璠
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公开日:2019-03-12
公开号:CN208596766U
专利类别:实用新型
下载地址:见页末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块状电池电池包直冷非内流热管理结构,涉及电池包热管理领域。结构主要包括:电池单体、第一侧扁型热管、第二侧扁型热管、第一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第二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第一侧薄翅片、第二侧薄翅片、第一侧制冷剂喷注流道、第二侧制冷剂喷注流道、电池包箱体,制冷剂与第一侧扁型热管、第二侧扁型热管换热,有效预热和冷却电池包,封闭式的结构实现了电池包内无主控流体,增强了电池包的安全性,制冷剂在紧急时刻通过热熔塞熔化了的第一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第二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喷注进入电池包,对电池包进行紧急热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电动汽车乘员的安全。

1.一种块状电池电池包直冷非内流热管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单体(1)、第一侧扁型热管(2)、第二侧扁型热管(19)、第一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3)、第二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20)、第一侧薄翅片(4)、第二侧薄翅片(16)、第一侧制冷剂喷注流道(5)、第二侧制冷剂喷注流道(21)、电池包箱体(9);制冷剂直接与电池单体(1)之间的第一侧扁型热管(2)、第二侧扁型热管(19)换热,实现电池包的预热和冷却,制冷剂在紧急时刻通过热熔塞熔化了的第一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3)、第二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20)喷注进入电池包,对电池包进行紧急热管理;所述电池单体(1)布置在电池包结构梁(10)上,电池底部沿宽度方向半侧底面与第二PTC加热模块(15)一侧接触,第二均热风扇模块(14)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二PTC加热模块(15)的另一侧,第二均热风扇模块(14)与电池包箱体(9)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与电池底部另外半侧相通;所述电池单体(1)顶部正负极处第一PTC加热模块(7)、第一均热风扇模块(8)的布置与所述电池单体(1)底部的布置相对,与所述电池单体(1)底部的布置构成一左一右的布局;所述电池单体(1)之间通过电池包结构梁(10)紧紧夹着第一侧扁型热管(2)、第二侧扁型热管(19)、第一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3)及第二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20),第一侧扁型热管(2)、第二侧扁型热管(19)从所述电池单体(1)正负极依次往电池单体(1)底部一左一右交叉排布,形成相邻构造,第一侧扁型热管(2)、第二侧扁型热管(19)一端在电池体外部,另一端在电池单体之间并延伸至远离电池体外部热管端的电池侧,所述电池单体(1)之间的扁型热管顶端与最近的电池侧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侧扁型热管(2)、第二侧扁型热管(19)相邻之间布置第一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3)及第二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20),所述第一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3)及第二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20)成对出现,与第一侧扁型热管(2)第二侧扁型热管(19)布置方式相同,同相邻的第一侧扁型热管(2)、第二侧扁型热管(19)构成一左一右的交叉排布,远离电池体外部的第一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3)及第二侧带喷注孔制冷剂微管道(20)端口与最近电池侧之间的间隙相同。
内容未完全展示,请下载附件查看


下载地址:限时免费下载(右键另存为)
如下载链接失效,请联系管理员。




点击加载全文

本文阅读量:

声明:本文由用户投稿,信息来源于吉林大学,仅用于学习和技术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NPIM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技术支持:CNP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