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然循环的动力电池复合热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作者: 甘云华,谭梅鲜,梁嘉林 CNPIM 2018年09月07日

发明人:甘云华,谭梅鲜,梁嘉林
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8-09-07
公开号:CN108511850A
专利类别:发明公开
下载地址:见页末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然循环的动力电池复合热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其包括电池组阵列、冷却腔壳体、冷凝器、由多根热管构成的热管阵列;冷却腔壳体的内腔分布有互不相通的套管;冷却腔壳体的内腔灌注有工作液;冷却腔壳体的蒸气出口及工作液回流口之间连接冷凝器;各热管的蒸发段均夹持在各单体电池之间,冷凝段分别对应伸入套管内部,其外圆周表面与套管的内圆周表面彼此贴合。本系统利用热管将电池的产热量迅速导出到工作液中,使其受热沸腾,利用自然循环,工作液流经冷却系统后回到冷却腔壳体中,而热量最终通过冷凝器散发外界环境中。本系统可解决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散热和节能等技术问题,同时系统结构紧凑简单,安装维护方便。

1.一种基于自然循环的动力电池复合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阵列(1)、冷却腔壳体(2)、冷凝器(7)、由多根热管(3)构成的热管阵列;电池组阵列(1)由多个单体电池(4)构成;各热管(3)的蒸发段(31)的截面呈扁平状,冷凝段(33)的截面呈圆形;冷却腔壳体(2)的内腔,横向阵列分布有多排互不相通的套管(6);套管(6)与冷却腔壳体(2)的内腔互不相通,套管(6)两端管口的外壁与冷却腔壳体(2)密封连接;冷却腔壳体(2)的内腔灌注有工作液,套管(6)浸没在工作液的液面之下,并与工作液接触;冷却腔壳体(2)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蒸气出口(21),下方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工作液回流口(22);冷凝器(7)的进/出口分别通过管道(71)连接蒸气出口(21)和工作液回流口(22);各热管(3)的蒸发段(31)均夹持在各单体电池(4)之间,其扁平状表面与单体电池(4)的表面彼此贴合;各热管(3)的冷凝段(33)分别对应伸入套管(6)内部,其外圆周表面与套管(6)的内圆周表面彼此贴合。
内容未完全展示,请下载附件查看


下载地址:下载(右键另存为)
如下载链接失效,请联系管理员。




点击加载全文

本文阅读量:

声明:本文由用户投稿,信息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仅用于学习和技术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NPIM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技术支持:CNP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