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产业:成果转化之路还有多长?

作者: cnpim CNPIM 2017年09月29日

“现在我们国家有非常多的新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很难变成老百姓能买得起的商品,一项新技术从样品、产品到商品这中间的转化过程非常困难。”在近日召开的北京石化新材料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北京石墨烯产业发展论坛上,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王旭东博士指出,石墨烯产业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上的问题,还需要蓄水、挖渠、降位。

王旭东所指的“蓄水”就是技术开发。他认为,一项技术的开发,需要科研人员沉淀下去,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个的前提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挖渠”就是技术输出,如果技术不能输出,就会变成臭水沟,很难获得收益和认可。只有把开发成的技术转变成商品卖出去,用市场反馈回来的资本再转化成科研经费,反哺技术研发,这样才能把一项技术、一个产业做大做强。

正是本着这样的初衷,新材料产业联盟与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房山支行、北京投融资商会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聚集资源助力“产城融合创新发展”。

“在北京市房山区,我们将以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种子企业孵化加速器项目为抓手,推动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同地区企业深化合作。”在王旭东看来,这个事就是挖渠。“我们先进行商业中试,在得到社会和客户认可之后,然后通过基金的方式把企业做大。这里面政府可以参股、金融资本可以参股,通过政府的扶持、金融资本的投入,就可以快速地把产品变成商品,在产业园区进行大规模发展。这就是一个从样品到产品到商品的完整创新链。”

之所以要进行技术的商业中试,“是因为在1亿以下规模的小微企业中进行市场开发,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同时有两大优势,一是避免技术开发之后企业过多地背负市场负担,还没有收入的时候就需要先建产房、进行市场开发,过多地在开发上投入反而大大掩埋了技术本身的价值;第二,政府通过技术前期参股的形式,可以摆脱过去的土地财税的依赖,使政府通过税收的收益改成往创新前端走,在创新的苗子企业中争取股权,无论这些企业将来在哪发展,哪怕输出到京津冀、长三角,同样可以给北京当地带来税收。

北京市房山区副区长、燕山工委书记翟东表示,房山区将更好地利用雄厚的石化工业基础、丰富的人才技术资源和良好的研发创新环境等发展新材料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启“政、产、学、研、金、介、用”七方深度合作的新纪元,继续为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创新要素的聚集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将新材料产业联盟打造成在京津冀乃至全国都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平台。

北京市经信委副巡视员姜广智指出,北京市长期以来重点发展以石墨烯等碳材料为代表的一批前沿战略新材料,为实现北京新材料产业抢占世界研发高地提供更大的支撑。房山区要为北京的创新发展置换出更多空间和要素资源,构建起以战略前沿新材料为特色,集科研、企业孵化、中试、产品转化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新材料产业联盟成立暨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自此新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将为联盟会员单位和行业企业提供政策法规、行业资讯、项目对接和专业咨询等线上服务,成为北京新材料产业发展“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和载体。


本文阅读量:

声明: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和技术交流,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技术支持:CNP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