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光子工程助力解决散热问题

作者: cnpim CNPIM 2022年11月27日

来源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原文 |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5016

01 背景介绍

伴随集成密度和功耗的快速增长,散热问题已成为电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和汽车等技术领域发展的关键障碍。散热不良导致的温度升高严重制约了器件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辅助附件和能源的使用限制了主动冷却方法的实施,如强制对流翅片、热电冷却器和电热冷却器等。被动散热,由于节能方式的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银、铜等金属的导热系数高,能有效散热,但超低的红外热发射比(<0.03)严重限制了其辐射散热能力。

02 成果掠影

1.png


美国东北大学 Yi Zheng 研究团队演示了一种通过改变氧化反应时间、NaOH浓度和溶液温度处理的化学氧化反应,将“红外-白”金属(高红外热反射率)转化为“红外-黑”金属(高红外热发射率)。该策略通过在金属表面组装纳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薄膜,利用金属-氧化学键的强分子振动,在红外区域(2.5?20μm)上,形成具有0.95的高全向热发射率(从0到60°),同时具有良好的热机械稳定性,而优化了自发散热。金属氧化物的薄层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在 2418 W m?2 的加热功率下,“红外-黑”铝的温度下降了 21.3℃,冷却效率提高了17.2%。该表面光子工程策略与铜和钢等其他金属兼容,在电子,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的热管理中显示出广袤应用前景。研究成果以“Surface Photon-Engineered Infrared-Black Metametal Enabled Enhancement of Heat Dissipation”为题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

03 图文导读


2.png

图1. “红外-黑”铝的工作机理和制作工艺示意图。

3.png

图2. SEM和光谱学表征。

4.png

图3. 加工变量对“红外-黑”金属铝表面发射度的影响。

5.png

图4. “红外-黑”金属铝的光谱表征和热力学稳定性。

6.png

图5. “红外-黑”金属铝的增强辐射冷却性能试验。

7.png

图6. 增强的“红外-黑”超鳍的辐射冷却性能


本文阅读量:

声明: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和技术交流,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技术支持:CNP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