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作者: cnpim CNPIM 2019年05月09日

增材制造技术(又叫3D打印),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根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此技术的市场渗透率仍然不足8%。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此项技术的认知度不足,但更重要的是此项技术目前还面临一些技术瓶颈,限制了其更大规模的应用。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和创意行业等领域实现了小规模应用,并开始向其他行业拓展。与之相关的仪器装备、材料生产、软件开发及创意设计等行业也将迎来重大的市场机遇。除此之外,增材制造还具有其他方面的战略价值。

*,增材制造可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增强国家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竞争力。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但总体上大而不强。随着制造业逐步实现数字化,个性化需求逐渐增多,新的变革正在悄然到来。这意味着一些传统工厂将逐渐消失,生产制造将从大型、复杂、昂贵、冗长的工业过程中分离出来。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方式将像圆圈一样又绕回到了原点,从大规模生产转回到个性化生产。

增材制造对传统供应链的改变

生产目标将不再是追求规模经济,而是更快更灵活的生产。这一转变将有可能导致新兴市场的一些生产岗位重新回到发达国家手中。

第二,增材制造可以降低贵重资源的消耗,实现稀缺材料和其他资源的高效利用。由于增材制造采用堆积方式实现产品制造,超过90%的原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此技术具有节料、节能、环保的特点。这对于一些大量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稀缺资源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为实现零件的高性能,需要大量使用钛合金和镍基合金等昂贵的战略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加工十分困难,传统的锻造工艺会切削产生大量难以再利用的废屑,造成巨大的原材料浪费。如F22战机的钛合金框重量为144kg,但其原始锻件质量高达到2980kg,材料利用率仅为4.8%。运用增材制造技术,可以把高性能金属零件的材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节约2/3以上的昂贵原材料。

第三,增材制造将在未来实现“活体”打印,催生生物医疗行业发生变革。增材制造技术*具开创性、革命性意义的应用是进行人体组织的“活体”打印。目前,全球器官移植的需求量巨大,仅美国就有11.4万人等待合适的器官配对,每年有超过6 600名患者在等待中过世。利用3D打印技术,则可以使用患者的细胞制作“活体组织”,用于器官移植解决此问题。虽然道路十分漫长,但前景非常令人期待。设计和制造有生命的人体组织,甚至是人体器官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中的重点方向,其发展和应用正在催生一个新的学科——再生医学。未来20年内,再生医学的年产值将突破5 000亿美元,替代常规的生物材料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主体。因此,发展增材制造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且对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也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增材制造可激发的新型设计理念、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将创造更加*的价值链体系形成。增材制造不仅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它还将对现有的设计理念、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产生冲击,使得制造和设计被整合成为“精益设计”模式。这不但会影响制造业本身,还将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增材制造将使得制造过程的复杂性降至*低,而通过精益设计提高制造的灵活度将成为产业发展趋势。面向制造的设计与面向装配的设计理念将逐步为人接受,并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实现创新之道的模式。这种变化恰恰迎合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如iTunes等数码产品的兴起盘活了传统的音乐和影视产业,淘宝等电子商务的崛起激活了大众消费潜能释放一样,增材制造将有可能实现大量现有产品的数字化文件(3D模型文件)授权和交易。

增材制造服务流程

未来,随著互联网的愈发普及,人联网、物联网、服务网的大融合所产生的“智慧工厂”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模式,即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实现制造的智能化。这不仅仅可以使公司内部人员得到解放,将精力投入到创新和增值业务上去,还可通过远程合作来实现众包(crowdsource)创意资源的*大化利用,使得公司可以从一个更大的视野看待产品研发。

这种模式将释放整个社会的智慧,通过协同制造、全面参与构建兼具个性化和数值化的产品与服务,催生出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演化出更加灵活和富有活力的商业模式,重组产业链分工、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和价值链体系。对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来说,顺应信息化下制造方式的转变,通过先进技术引导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阅读量:

声明: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和技术交流,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技术支持:CNP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