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渭南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 cnpim CNPIM 2018年01月31日

渭南,在中国3D打印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走在了全国前列,3D打印的中国梦将率先在这里实现!

2018128,“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渭南高峰论坛暨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年会”在陕西渭南召开。国内外行业专家、增材制造相关*企业代表及银行、金融投资机构代表近400人出席了此次高端盛会。大会通过主题研讨、意见征询、高端解读与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化发展。

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主主办,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所、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北京赛迪会展有限公司承办。

南极熊现场全程参与本次峰会的报道,高峰论坛现场邀请了卢秉恒、孙伟、左世全、黄卫东、李涤尘、黄声野等增材制造领域专家,现场把脉国内外增材制造技术进展及产业发展趋势;并对外发布《渭南高新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实施计划纲要(2018-2020年)》。现场,渭南高新区还被中国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确定为“中国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渭南产业化基地”,并签订了陕西聚高、陕西百普生、渭南非凡士等33D打印合作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在《我国增材制造进展及发展趋势》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3D打印产业化应用必然离不开创新,要把中国真正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啃些硬骨头,做些关键技术的攻关,做些雄厚的基础研究。而创新就要从基础研究开始,只有雄厚的基础研究才能产出比较重大的创新,才能助推中国3D打印产业高质量发展。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卫东教授对科技部“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及政策进行了解读。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孙伟介绍了全球生物3D打印产业发展的前景,并且介绍了实验室在生物3D打印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化情况。

西安佳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李涤尘教授介绍了国家增材制造发展路线图的制定情况。

此外,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对《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进行了解读。左世全所长表示,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化应用将会得到全面提升,预计到2020年,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同步发展,工艺装备实现安全可控,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善,在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国际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毅,发布了《渭南高新区贯彻实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18-2020)》。在本实施计划中提到近年来,为全面推动3D打印产业化蓬勃发展,渭南高新区围绕3D打印产业发展创新技术链、完善资本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四大环节,全方位实施3D打印“61”发展战略,即*的协同创新研究体系、多元化的投融资支持体系、满足各种业态空间承载体系、有吸引力的政策和人文关怀体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全方位协同共建六大体系,全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搭建平台 集约式发展成就高速度

渭南高新区围绕园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技术服务为*,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完善产业链条,从推行集约服务入手,加速3D打印产业化发展,通过建设专业化的产业发展公共平台,吸引聚集3D打印企业,把零星的需求集中到一起做成“大蛋糕”。

渭南高新区围绕3D打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累计投资7亿元,先后建成了460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50亩的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产业园,着力培育3D打印产业发展数字智造产品应用创新创业孵化、3D打印项目企业生产制造及数字软件技术云设计、云制造网络化应用服务三大基地。

和西安交大、西工大、清华大学、中国钢研等20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卢秉恒院士、李涤尘教授、黄卫东教授等12个国内3D打印知名团队,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建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仅2017年,园区就成功获批工信部国家3D打印产业技术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科技部国家3D打印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3D打印众创空间等4个*平台。陕西省互联网与制造业示范基地、陕西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等3个省级平台。此外,省级增材制造标准委员会获批筹建,渭南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产业园主体封顶,西安理工大学异地孵化器开始运营,安泰科技金属粉末中心建成投用,协同创新能力逐年增强。

产业培育 3D打印+”再添新动能

结合发展实际,渭南高新区明确地提出了围绕3D打印产业化示范及应用推广为重心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的整体目标。

    渭南高新区早已从单纯的3D技术,初步形成了“3D打印+航空”“3D打印+医疗”“3D打印+文创”“3D打印+铸造”“3D打印+教育”等一系列“3D打印+”产业模式,借助3D打印技术优势,解决传统产业技术难点、痛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孵化各种类型中小科技企业。目前,园区已成功孵化了陕西增材院、陕西智拓、陕西聚高、渭南领智、渭南鼎信等65户企业,入驻企业总数逐年翻番。

随着园区规模效应、人才集聚优势的显现,产业发展的提速,2017年新引进和孵化33户,产业孵化速度明显加快。新引进和孵化企业绝大多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团队核心骨干全职进驻园区,其中金属增材制造、生物增材制造、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固相增材制造、增材制造专用材料、三维扫描等一批技术具有国际*水平,在航空航天、医疗、军工、工业、教育等国家重要领域获得了成功应用,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孵企业多数具有较强盈利能力,产业规模呈倍增态势,一些企业快速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产业孵化效益增强。成功的打响了渭南增材制造品牌。园区企业陕西智拓获第六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组决赛第三名,获得了渭南市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有史以来的*好成绩。固相增材技术、聚醚醚酮打印等多项技术国内首创、国际*,陕西聚高、陕西百普生等企业53D打印生物制造技术实现世界首例临床应用。

截至目前,渭南高新区3D打印培育基地累计获得专利授权87项、版权5项,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个,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工业模具、文化教育等领域,其发展速度、科技含量都改变了许多人对渭南的印象。

做优服务 助推经济追赶超越

创新人才支撑。渭南高新区广纳3D打印产业领军人才,分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黄伯云,教育部长江学者黄卫东、李涤尘、赵万华等72名材料制备专家建立了多途径合作关。采取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多层次培养3D打印创新人才和实用人才,快速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的3D打印人才队伍。在政府层面,制定“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育示范基地”四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命名、设定、评选及奖励的措施和程序;针对企业人才培养,充发挥渭南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育基地。2017年,园区相继进驻西安交大、西工大等专业团队6家,引进教授6人、博士15人,园区硕士以上专业人才突破百人。截至目前,园区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人,产业化工作目前处在国内*梯队。

    保姆式服务保障。渭南高新区实施“开放式运作、封闭式管理”的模式,确保为创新项目和人才提供良好的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撑服务平台。渭南高新区对率先入园区的3D打印研发专家和创业者,免费提供配套公寓、医疗服务等生活保障,协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具体事项。对入区3D打印和新材料项目,渭南高新区推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的服务承诺,提供了住宿、办公、研发和生产场所;安排专人负责企业服务工作,全程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积极与职业院校联系,帮助解决应用型产业工人问题;帮助分析目标市场,协助对接应用客户,在企业出现技术瓶颈时,通过协同创新机构予以大力支持。

政策资金关怀。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入驻园区创新创业,渭南高新区提供土地、税收、厂房、办公、服务等政策优惠,对从事3D打印领域的核心团队,个人所得税全额奖励。带成果、带项目入园区创业,3年内研发、办公、生产等场地实行零租金扶持。需要征地建厂的企业,建设用地优惠供给,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此外,渭南高新区设立1亿元3D打印产业政府引导基金,成立中时鼎诚投资有限公司,设立规模为2.5亿元的国内*支3D打印创投基金,主要投资于3D打印全产业链应用行业。同时,成立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投融资担保机构,协调银行、基金和风投公司,为3D打印装备、软件开发、材料研制及应用行业提供金融服务。

高品质剑指美好未来。未来,渭南高新区将积极贯彻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精神,全力建设适宜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深入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计划引进和孵化200户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团队。将园区打造成创新动力强劲、创业环境优越、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3D打印产业培育示范基地。


本文阅读量:

声明:本信息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和技术交流,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技术支持:CNP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