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材料创新能力有望“破茧成蝶”

作者: cnpim CNPIM 2017年03月02日

    我国新材料产业未来将以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并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等作为发展方向。

    说起新材料,看起来笼统,其实离我们很近,如冬天穿的羽绒服,现如今是越来越轻薄,保暖性越来越好,这得益于新型薄羽绒材料的研发;如石墨烯电池材料,如果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几分钟就可以把手机充满,而且使用时间还长。可以说,材料创新的每一小步,都会为相关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个好消息是,国务院新近成立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明确材料发展重点方向的同时,提出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新材料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体系逐步完善。这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新材料还将带来美好生活,越来越多的新材料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延长寿命。专家认为,凭借多年的产业积累,我国在材料领域的一些核心技术也处在突破的前夜,而新材料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力提升我国高端制造水平。

    制造强国亟须新材料作支撑

     “材料是工业的基础。没有质量过硬、性能高超的材料,再好的奇思妙想,也难以将图纸变成现实。”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咨询专家唐见茂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是在智能化、自动化大力推进的今天,关键战略材料包括对传统材料进行改进的新材料,仍是摆在工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比如,新一代芯片材料能够推动以电脑、手机、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社会发展;生物医用材料能够提高像血管支架、人造关节、人工器官等介入性治疗的效果;高性能的高铁材料支撑着高速铁路的质量和安全;新型储存材料能进一步拓展大数据、云计算的存储空间……”说起新材料的广阔前景,唐见茂滔滔不绝。

    工信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已由2010年的0.65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近2万亿元,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创新能力薄弱、装备工艺落后、市场培育不足、支撑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品性能稳定性有待提高,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下大力气把新材料产业搞上去,带动工业基础能力提升,奠定发展基础。”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唐见茂认为,提高关键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一直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目前一些关键材料如航天发动机高温合金、碳纤维、第三代半导体上游碳化硅、高铁轮轴、锂电池正极材料等,还不能完全自主解决保障,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及重大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

    为此,《指南》提出,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并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等作为发展方向。

     “‘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装备’,这是新材料与重大技术装备之间的内在关系。我国载人航天、海洋工程、大型飞机、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都需要新材料做支撑。”唐见茂说,《指南》体现了新材料产业发展聚焦重点,以需求为牵引,表明了补“短板”、增底气的决心。

    新材料不仅关乎一国制造的品质,更决定着制造业发展的后劲。特别是前沿材料的突破,将*新产业发展,开拓新兴市场。据了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新材料领域就是其中之一。为此,《指南》将前沿新材料作为“十三五”期间新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提出将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集中力量开展系统攻关,形成一批标志性前沿新材料创新成果与典型应用,抢占未来新材料产业竞争制高点。

    政策组合拳促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新材料的一大特点是,从研发到应用需要反复试验与论证,有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对新材料产业来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长期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十分重要。

     “在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的是材料先行战略,优先部署材料研发,成熟一批,应用一批。”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苗治民表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材料发展通常从属于重大工程,存在“材料后研制、装备等材料”现象,材料研发先导性不够、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另外,材料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难以形成研发合力。

    《指南》特别提出,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落实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产业的融资支持,并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方式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促进新材料产业特色集群发展。

    在唐见茂看来,财政扶持非常重要。他告诉记者,新材料是一种高投入产业,特别是像石墨烯、碳纤维、高温合金等一些高技术含量的新材料,从研发到产业化都需要大量资金。给予产业融资支持,就相当于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研发风险。在政策的引导下,企业也会加大攻坚克难的力度,使新材料能够尽快产业化。

    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去年6月,由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三部委牵头设立了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把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作为扶持的重点。记者从财政部经建司了解到,该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6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采用有限合伙制,按照市场化原则独立运作。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等市场潜力大、产业基础好且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重点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将研究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支持材料生产企业面向应用需求研发新材料,缩短研发应用周期。”苗治民说,通过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用标准*产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通过保险补偿机制,对产品应用示范的风险控制和分担作出制度性安排,是突破产品应用初期市场瓶颈,激活和释放下游需求的有效方式。这一市场化手段,已经在重大装备“首台套”的推广中得到成功应用。在重大装备“首台套”的基础上,工信部、财政部、保监会进一步就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问题开展了研究。初步考虑是通过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材料生产企业投保、材料使用单位受益的方式,降低用户使用新材料的风险,加大新材料产品的应用推广力度。

     “这是一项对推动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政策。”唐见茂告诉记者,由于新材料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保险补偿机制政策则可以达到“一石三鸟”的目标,即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调动参与企业或单位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担负责任感与使命感,达到风险与责任共担的目的。


本文阅读量:

声明:本信息来源于中国财经报,仅用于学习和技术交流,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技术支持:CNP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