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总感觉英文的PPT套上中文字之后就其丑无比?我们总一厢情愿地去相信,老外的东西是最牛的!看完@公子小菜的这篇关于英文字体和中文字体的探讨之后,也许你对中文字体的认识会更深。
大多数设计师画草图,进行标注,进行作品描述和展示时,是使用的英文,一方面是因为英文使用广泛,有利于设计草图和展示能面向更多的人群,让更多人来理解设计理念,创意,细节……这不仅是在设计上,包括我们平时下载的PowerPoint模板,我们都能发现,比较专业的模板都是使用的英文,如果模板面向的仅仅是小部分人群(使用同一种语言),按道理,没必要使用英文。那为什么使用英文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英文排版的阅读体验比中文要好。这个阅读体验更多是在视觉上,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PPT模板上放一行英文比放一行中文要好看。还有就是体现在网站上,像下图中Quora和知乎的对比(后者“模仿”前者建立起来,排版风格相似,抛开回答者的排版因素,那么造成阅读体验不同的就是字体的原因了,我个人认为英文比中文在阅读的视觉体验上的确要好)那么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英文比中文要更加漂亮呢?▲ Quora(左)和知乎(右)主页截图的比较(网页设置的自定义字体为方正兰亭纤黑简体)
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不太成立,英文与汉字之间有可比性,但我们要进行更多的逻辑的和理性的分析。
在两张截图中,大家都知道不同的造字方法和字体结构是造成这种阅读体验差别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英文是字母拼接而成,不同英语单词之间给人直观感受就是长度不同,但是像中文这样的方块字,不同字给人的直观感受是笔画的复杂程度不一样。
于是我把两段文字中的某一段取出来比较(字体:方正兰亭纤黑简体):
影响右边中文排版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不考虑字体大小、加粗。倾斜等,就是同样大小颜色来比较)
我大致的列出了下面这些(当然,这只是比较,并不是说英文在下面的几点钟做到完美)
1. 标点符号:汉字在最开始是没有标点的,所以读古人的书都是要自己学习句读的,但是标点引入无疑使得人们阅读更加方便,我们的数字输入中,标点都是占一个字符的,汉字的字符长度比单个的英文字母长度明显长很多,所以在标点处,会感觉到间隙上的相比较而言的不协调。但是如果把标点所占字符改小的话,就会出现下面的对比情况(左边用的英文标点,所占字符小些),我们发现右边字在列上对齐的视觉效果要好些,所以我们的输入法有两套标点符号,大家使用时也要注意区分:
2. 单个字的复杂程度相差有时很大,让人感觉比例不协调,如下图:
再次说明,上面的比较都是相对的。那么说了这么多,也有图作证明,是不是英文真的比汉字要漂亮呢?
我们还来看几张图:
第一张图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的书法,第二张图是来自陈楠老师课程的一张截图。看到这两张图之后,是不是明白了些什么呢?
我们之前的讨论都是限于涉及电子产品输入的文字,但是,这一套东西并不是按照汉字来做的,而且像上面图中的效果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我么平时用的In Design, Microsoft Office等,都是对文字进行了模块化,方格化处理的,这种限定条件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汉字的无限可能性。汉字的韵律,虚实,灵动……这些最展现汉字魅力的元素都被去除了。
其实这其中体现的是中西方文化上,格局上,包括设计上的差异性。
西方的审美基于严谨的科学与数学,比如维纳斯和宙斯的雕塑,达芬奇的一系列探究和作品:
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也影响到他们对字体的设计上:
▲ 受到几何学影响的罗马字母
实际上,这种几何,网格,图形也对后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诸如黄金分割,九宫格(九宫格是很早就有的一个东西),现在这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摄影拍照录像中人物的站位,比如设计一张海报图片文字的位置设计等等。
咱们回到我们的汉字,就会发现,东方的审美和传统的一些东西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实,中国以前一直都是很有艺术底蕴和气息的地方,与我们现在的感觉可能有些出入,我们可能会感觉西方有很多的大师,像达芬奇,梵高,人尽皆知。我们回味一下,就会发现,古人简单的抚琴,也是要先沐浴、净手、焚香,衣冠端坐的,我们的国画,工笔也是极其讲究的……
所以,留下的,是要思考些什么……
本文来源:公子小菜
网址:http://zhuanlan.zhihu.com/zy-cai/202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