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22年,我国标准化支撑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特别是瞄准新兴产业、前沿技术、优势领域,加大自主创新制定标准力度,发布刻蚀机、增材制造等技术标准60余项。
科技部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聚焦质量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专门部署一批专项标准化研究任务,将标准作为重要产出指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体系。依托大工程、大项目开展重大技术标准研制,制修订一批核心技术标准,助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研制国家标准超过1500项,打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后一公里”。
紧扣创新成果标准转化紧迫需求,加快标准化技术支撑平台布局。推动集成电路、医疗装备、智能计算、空中交通管理等32个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推动智能电网、智能制造等28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各级各类标准1600余项。
瞄准新兴产业、前沿技术、优势领域,加大自主创新制定标准力度。持续实施新材料标准*行动,发布刻蚀机、增材制造等“卡脖子”技术标准60余项。进一步健全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发布节能、信息安全、自动驾驶等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标准研制,推动IPv6、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等国家标准研制130余项。
此外,2022年标准化*产业发展也取得新成效。比如,工信部牵头推进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研究工业母机、新一代信息技术、农机装备、稀土等产业链标准图谱。药监局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等国内国际标准协同制定。能源局完善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加快新型储能、氢能技术标准研制。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九成。
会议提出,2023年,我国将加强新兴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强化“卡脖子”领域标准制定,瞄准重要领域和交叉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新材料、核心元器件等领域标准制定,助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实施新产业标准化*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强北斗导航、信息安全、航空航天、增材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标准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