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减配”续航打折 汽车消费环境仍待完善

作者: cnpim CNPIM 2023年06月01日

汽车消费是我国稳增长、扩内需的重点领域和支柱型产业。在进一步释放潜在消费需求的基调下,着力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成为关注焦点。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2023年*季度的《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季度,汽车及零部件领域消费者投诉达到10552件。其中,发动机或变速箱故障、发动机漏油、二手车价格问题乱象丛生为老生常谈的问题,“锁电”、续航缩短、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失灵、未按时交付等问题成为投诉热点。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消费领域的消费者投诉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中消协方面表示。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迅速转换,二手车行业早已成为汽车消费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报告》中提及的故意隐瞒车辆真实情况等二手车消费问题,北京市华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常建业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消费者应通过正规途径购买二手车,与此同时,要注重审查合同细节,特别是责任承担的相应条款。在意识到‘上当’之后,要及时留存证据。”

车辆安全、零部件寿命等是燃油车投诉热点

消费者对燃油车投诉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及变速箱故障等问题。

虽然新能源汽车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但当前燃油车仍然是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今年1~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5.5万辆和82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和7.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7%。也就是说,今年前4个月,燃油车占据汽车市场73%的市场份额。

由于燃油车涉及发动机、变速箱、排气系统等多个部件,结构相对复杂,加之燃油车体量较大,消费者对其的投诉仍然不少见。

《报告》显示,消费者对燃油车投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车辆安全相关的质量问题。如巡航定速功能故障、发动机或变速箱故障、刹车失灵、发动机漏油、车辆自燃等。二是与零部件寿命相关的质量问题。部分品牌汽车为降低生产成本,对部分零部件进行减配,但使用寿命显著降低,一些部件甚至刚过保就损坏。三是与驾乘体验相关的质量问题。如中控触摸屏失灵、倒车影像延迟、倒车雷达失效、天窗漏水、车辆抖动、低频异响等问题。

其中,针对车企对部分零部件进行减配的问题,北京市华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茜楠告诉记者,如果厂家在生产车辆时,在零部件使用上以次充好,并且就这些零部件的性能、功能、质量等效能做出不实宣传,特别是作为突出卖点夸大宣传,但实际这些零部件质检并不合格或根本未达到宣传标准,则有可能构成虚假宣传和对消费者的欺诈。消费者在买车前,要先做好功课,充分了解购买目标车辆特点。如果认为遭遇到了虚假宣传和欺诈,那就应该留存好证据以便后期依法维权。

中消协方面则表示,目前燃油车市场占有率仍然较高,但是随着对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和的快速发展,燃油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竞争。燃油车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质量安全底线,加强汽车质量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对生产线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此外,还应当提高创新能力和环保水平,减少缺陷率和故障率,确保消费者人身安全,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消费投诉涉及电池故障、单方“锁电”等

充电桩安装难成为阻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的生活,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投诉亦不断涌现。

《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故障、刹车失灵、智能辅助系统故障以及未经消费者同意单方“锁电”等问题。

其中,暗地“锁电”是指,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为降低电池使用安全风险,在未告知消费者情况下,通过远程升级系统对消费者车辆的充电功率、放电功率或电池容量进行限制,导致车辆充电速度下降、动力减弱、续航缩短。

中消协方面认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容量、寿命、稳定性等都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价格和安全性等。相关汽车企业应当加强动力电池的研发和创新,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低温性能,降低自燃风险,缓解消费者的续航焦虑,保障驾驶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工信部通装〔2021〕103号)》明确规定,车辆在线升级时,要向用户告知升级的目的、内容、升级结果等信息。相关企业要杜绝未经车主同意,在保养或在线升级时进行“锁电”操作。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配套服务需求随之激增,相关配套服务不完善问题变得愈加凸显。特别是充电桩安装难成为阻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

《报告》显示,充电桩安装面临的障碍之一是“难过开发商关”。一些新建小区开发商及其关联物业公司为售卖高价充电车位,以消防安全为由拒绝为已购买固定车位的业主出具同意安装充电桩证明。

针对“充电桩安装难过开发商关”这一问题,王茜楠表示,开发商及物业的上述做法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和物业管理相关法规规定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对于占用固定车位产权人或长期承租方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行为或要求,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大会授权的管理单位)原则上应同意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与物业等部门沟通、协商不成的,业主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且现在已有类似案件的判决,支持了业主的诉讼请求。

二手车领域价格问题乱象丛生

隐瞒车辆过户次数、车辆瑕疵信息等是二手车市场常见“陷阱”。

二手车消费早已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二手车消费市场,由于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的存在,一部分消费者对购买二手车仍然缺乏信心。

记者了解到,一些不良经营者利用二手车市场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故意隐瞒车辆真实情况,导致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

《报告》显示,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隐瞒车辆过户次数。如一些二手车平台销售人员宣传车辆为未过户车,但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实际有多次过户记录。二是隐瞒车辆瑕疵信息。如掩盖车辆剐蹭痕迹或隐瞒车辆维修记录、事故记录、泡水信息等。三是修改调低车辆行驶里程,如消费者购买时表盘显示车辆为低里程数,但购买后检测发现车辆实际行驶里程数远高于表盘显示里程数。

此外,二手车市场由于缺乏透明度,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取准确的价格信息,容易被不良商家欺诈或误导。

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虚构车源,低价诱客引流。一些二手车平台为增加交易机会,在网上发布虚假低价车辆信息,消费者前来购车又告知车辆已经被售出。二是巧立名目乱收费。由于二手车交易无明确收费依据,一些二手车交易市场借机巧立名目收取“拆牌费”“解抵押手续”“交易服务费”等费用。三是骗取定金。一些不良二手车经营者以非法占有消费者钱财为目的,在消费者支付完购车定金后,人为设置障碍使得车辆无法顺利过户,并以消费者违约为由骗取消费者定金。

中消协方面表示,建议相关行政部门加强对二手车商家资质的审查和信用评价,强化二手车交易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违规的商家进行惩戒和曝光;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充分发挥汽车维修电子档案系统作用,确保各相关主体能够便捷查询二手车相关信息;加强二手车销售服务规范管理,严厉打击乱收费、强制捆绑、虚假宣传、骗取定金等违法行为。


本文阅读量:

声明:本信息来源于中国经营报,仅用于学习和技术交流,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技术支持:CNP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