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二次回路乘员舱及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

作者: 徐丹,包佳倩,苏林,方奕栋,李康 CNPIM 2019年12月03日

发明人:徐丹,包佳倩,苏林,方奕栋,李康
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9-12-03
公开号:CN110525168A
专利类别:发明公开
下载地址:见页末

摘要:本发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二次回路乘员舱及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系统由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组成。制冷剂回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这几个部件组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冷却液回路分成三个部分:室外换热器单元、电池电机电控设备散热及电池加热单元、乘员舱加热及冷却单元。系统运行时,水泵为冷却液回路提供动力,泵送冷却液进入各个支路,实现制冷、制热等功能。对于乘员舱来说,与室内交换热量的为冷却液,没有制冷剂泄露的风险。使用冷却液回路为乘员舱降温或加热,通过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实现电池、电机、电控设备在不同模式下的热管理。

1.新能源汽车二次回路乘员舱及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和冷却液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1)、冷凝器(201)、节流阀(9)、蒸发器(202)、气液分离器(8),从而构成一个制冷循环;所述冷却液回路包括:室外换热器单元、电池电机电控设备散热及电池加热单元、乘员舱加热及冷却单元,所述室外换热器单元包括第三换热器(203),所述电池电机电控设备散热及电池加热单元包括:第三循环泵(503)、第三膨胀水箱(603)、第六换热器(206)、电池液冷板(301)、电机液冷板(302)、电控液冷板(303)、第一PTC加热器(401),所述乘员舱加热及冷却单元包括:第四换热器(204)、第五换热器(205);所述冷凝器(201)的冷却液出口B与第一膨胀水箱(601)及第一循环泵(501)相连,所述第一循环泵(501)出口经过第十六三通管(1216)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电磁阀(1101)连接第一三通管(1201),另一路经过第十六电磁阀(1116)后被第十五三通管(1215)分成两路,一路连接第三换热器(203)的A口,另一路经过第十五电磁阀(1115)和第十三三通管(1213)与第二换热器的D口相连,第二换热器的C口与第二膨胀水箱(602)和第二循环泵(502)依次连接后再与第一四通管(1301)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203)的B口通过第十四三通管(1214)分别经过第十四电磁阀(1114)和第十七电磁阀(1117)分别连接第一四通管(1301)和第十二三通管(1212),所述第十二三通管(1212)的一端与第十一三通管(1211)相连,另一端连接第一换热器的A口,所述第十一三通管(1211)的一端连接第四换热器(204)的B口,另一端经过第十二电磁阀(1112)与第九三通管(1209)相连,第四换热器(204)的A口与第一三通管(1201)相连,所述第一三通管(1201)的另一端经过第二电磁阀(1102)与第二三通管(12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管(1202)的另外两端分别经过第三电磁阀(1103)和第四电磁阀(1104)连接第三三通管(1203)和第四三通管(1204),所述第三三通管(1203)一端经过第一PTC加热器(401)连接电池液冷板(301)的A口,电池液冷板(301)的B口经过第六电磁阀(1106)与第七三通管(1207)相连,第七三通管(1207)的一端经过第十一电磁阀(1111)连接第一四通管(1301),另一端经过第八电磁阀(1108)连接第八三通管(1208),第八三通管(1208)的一端经过第七电磁阀(1107)连接第六三通管(1206),另一端连接第三循环泵(503)出口,第三循环泵(503)入口连接第三膨胀水箱(603),第九三通管(1209)的一端连接第三膨胀水箱(603),另一端连接第六换热器(206)的B口,第六换热器(206)的A口经过第十八电磁阀(1118)连接第四三通管(1204),第四三通管(1204)的另一端连接第五三通管(1205),第五三通管(1205)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电机液冷板(302)的A口、电控设备液冷板(303)的A口,电机液冷板(302)的B口与电控设备液冷板(303)的B口与第六三通管(1206)相连;第三三通管(1203)的一端经过第五电磁阀(1105)连接第十三通管(1210)的一端,第十三通管(1210)的另外两端分别经过第九电磁阀(1109)连接第五换热器(205)的A口,经过第十三电磁阀(1113)连接第十三三通管(1213)的一端;第五换热器(205)的B口经过第十电磁阀(1110)与第一四通管(1301)相连。
内容未完全展示,请下载附件查看


下载地址:限时免费下载(右键另存为)
如下载链接失效,请联系管理员。




点击加载全文

本文阅读量:

声明:本文由用户投稿,信息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仅用于学习和技术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CNPIM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技术支持:CNPIM.COM